原创天地
首页 > 原创天地 > 正文
原创天地
秋思•秋情•秋恋
张磊 发表于: 2014-12-15 13:26  点击:


文/2014级金融二班 黄维欣
 
    自幼生长在长春,看惯了长春的秋色。年年岁岁,四季轮回,而今,又是一年之秋。带着对秋的依恋,我愿以寥寥数笔描绘出心中的秋日图景。
遥望雁归作秋思
   “枯 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”,秋就是这样深沉,如沉默的思想者,静坐云端,冷眼俯瞰人世变迁。寒风萧萧,落叶翩翩,是他的主旋律。他来了,也就带来了萧索与悲凉。正因如此,人们便不太喜欢秋,甚至害怕他的到来。这正是典型的中国人心理的体现——偏爱温暖与幸福,畏惧悲凉与空寂。我们喜爱大团 圆结局,即使明知现实残酷,也要生搬硬套,为剧本安上幸福团圆的结局。但我们恰恰忘了,“悲”也是一种美,不仅凄婉动人,更让人冷静、予人深思、使人成熟。希腊神话的悲剧,反映了渺小的人类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的无奈;莎士比亚的悲剧,是对人性、人世的深层剖析;甚至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,也弥漫着浓浓的悲 情,这悲,是中华民族之悲,是勇击日寇、敢于牺牲的精神支柱。
抬头看看秋日之景,花谢了,叶落了,雁去了。但这不恰恰是自然的定律,生命的循环吗?正如庄子的观点,生命在不断转化,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,恰恰是新生命的起点。若无今秋之凋零,何来明春之绽放?
细品菊香怡秋情
 古往今来,秋系着诗人们繁杂的情结。诗人们颇爱咏秋,就像他们颇爱吟月,大概是因为秋的包容性太强,各种情感都能囊括其中。
在游子眼中,秋是马致远笔下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的相思之苦;在贯看秋月春风的才子眼中,秋是杜牧笔下“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”的别具风韵;在历经人生沧桑的长者眼中,秋是杜甫笔下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的慷慨悲凉;在超凡脱俗的佛家眼中,秋是王维笔下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 流”的清澈空灵;在不惧艰险的乐天派眼中,秋是刘禹锡笔下“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”的高远旷达;在斗志昂扬的战士眼中,秋是毛泽东笔下“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,胜似春光”的澎湃激昂。
自然无情,人却有情,可谓“年年岁岁秋相似,岁岁年年情不同”。秋,是硕果累累,满载收获喜悦的金色殿堂;秋,是风扫落叶,满怀萧瑟悲凉的笛音。秋,是穗之金,枫之红,雁之歌。我愿拥抱秋的美丽,也愿细细品味她的深情,似一杯香茗,沁人心脾。
漫步枫林成秋恋
倘若秋是一串项链,那么其中最耀眼的两颗宝石便是“菊”与“枫”。
菊,是隐者的象征。百花调尽而菊始开,足以见其风骨。晋陶渊明独爱菊,过着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恬淡生活,平凡而乐在其中。菊花,难以在长春的大街小巷见到,但我有幸曾在菊花展中欣赏其绰约风姿。其花瓣如少女发梢丝带飘扬,又如舞者衣袖翩翩浮动,高雅而秀美,灵动而恬静;颜色自有多种,淡黄如月,白的 像雪,粉的似霞,缤纷而不杂乱,多姿而无媚态。交错的花簇旁有绿枝相映,又辅以小桥流水的意境,侧耳倾听,叮咚的泉水馥郁芳香。     
 枫, 浓烈如火,饱含着似乎与这凋零之季全然不符的朝气蓬勃。杜牧诗云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表达了对枫的爱慕与依恋;毛泽东也曾在橘子洲头写下 “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”的壮丽诗篇,表达了对枫的赞叹。红枫,不仅染红了万座青山,更装点了秋之凋零,点燃起我们心中青春激昂的火 炬。在长春的街头巷尾,不必刻意寻觅,红枫便会自然地映入你的眼帘。或许它静静沉睡在日渐干瘪的枝头,做起属于自己的秋日梦;或许它像荡秋千般在枝头摇摇欲坠;亦或它正迎着秋风,像蝴蝶般翩然舞动,缓缓地,飘落……它知道拥抱大地,回归泥土是它最终的宿
命,但它从不悲伤,它深爱着秋,至少秋给予了它最美的瞬间。
多年来,每逢秋日,一定要到南湖,或与父母,或与朋友,共赏红枫,几张照片留下了最美的回忆。有时,也会俯下身,拾起几片鲜嫩的枫叶带回家,选一本喜欢的诗集或文集,将枫叶轻轻夹入其中。几年过去,偶然再次翻阅时,一片枫叶乍时显现,红艳似火,似晚霞,似舞女的衣裙,小心翼翼捧在手中,满满的都是喜悦。
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”秋,具有深沉的美,悲壮的美,如一坛美酒经历春夏的酝酿,方能孕育出秋的醇香。
     我走在秋日的小路上,载着深深的秋思,满满的秋情,浓浓的秋恋。天高云淡雁南归,红枫翩翩菊始开,这便是故乡之秋。
 
(2014级新生征文大赛获奖作品)

 

关于菁园网站 | 发文统计 | 联系我们 | 网站管理

技术维护:9499www威尼斯学生工作办公室 电话:0431-85166007

自2012年3月16日起,本网站网站访问次数